党课讲稿:红旗渠精神是我们的“传家宝”
VIP专免
2024-04-05
999+
18.04KB
18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党课讲稿:红旗渠精神是我们的“传家
宝”
同志们:
20 世纪 60 年代,河南林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克服极端
困难条件,以大无畏的气概引漳入林,历时近 10 年在太行
山上建成了举世闻名的红旗渠,彻底解决了严重缺水的历
史难题。红旗渠不仅带来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而且留下
了红旗渠精神代代相传。2022 年10 月28 日,习近平总书
记在河南安阳林州市红旗渠纪念馆考察时强调:“红旗渠
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
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
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久
弥新、永不过时。
一、红旗渠精神的形成过程
在 20 世纪 50 年代末至 60 年代初的三年暂时经济困难
时期,中国人民面对着极为严峻的考验,展开了一场同自
然灾害和物质匮乏的斗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
民抒写了无数重整河山的壮举。其中,林县人民开凿红旗
渠、重新安排山河的壮举是杰出代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
所指出:“红旗渠就是纪念碑,记载了林县人不认命、不
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红旗渠精神也成为党
领导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一面旗帜。
新中国百废待兴,首要任务是迅速发展生产、恢复国
民
经济。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也是恢复国民经济的基础。林
县(现林州市)是豫北山区小县,历史上“十年九旱、水
贵如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十分落后。按照党中央关
于兴修水利和加快山区建设的部署要求,林县县委立足当
地严重缺水这一实际,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向大自然进
军”,短短数年时间就有效解决了山区水土流失难题,还
兴修了英雄渠、弓上水库、南谷洞水库等一批中小型水利
设施,大大改善了当地农业生产条件。1959 年的严重大旱
造成林县河流断流、水库干涸、水渠无水,人们清醒地认
识到已有的治山治水努力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地缺水问
题。林县县委深入调研后决定跨区域引漳入林,从1960 年
到1969 年,带领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用双手和简易
工具在太行山上建成“人工天河”红旗渠,让浊漳河水翻
山越岭流入干渴的林县。总干渠、干渠、支渠、斗渠等大
中小渠道总长达 1500 公里,像蛛网一般布满了山间地头,
源源不断地送来“幸福活水”,彻底改写了林县长期缺水
的历史。
1962 年10 月,南谷洞水库的清水通过刚修成的南谷洞
至分水岭渠段实现提前输水,部分区域开始受益,农业生
产立竿见影,粮食亩产量迅速增长。1965 年4月5日,总
干渠实现全线通水,浊漳河水顺利流入林县。县委带领群
众乘胜追击快速完成了三条干渠为代表的红旗渠灌溉主体
摘要:
展开>>
收起<<
党课讲稿:红旗渠精神是我们的“传家宝”同志们: 20世纪60年代,河南林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克服极端困难条件,以大无畏的气概引漳入林,历时近10年在太行山上建成了举世闻名的红旗渠,彻底解决了严重缺水的历史难题。红旗渠不仅带来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而且留下了红旗渠精神代代相传。2022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安阳林州市红旗渠纪念馆考察时强调:“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久弥新、永不过时。 一、红旗渠精神的形成过程 在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的三年暂时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