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非遗教育更好融入国民教育体系.docx
VIP专免
2024-06-25
999+
15.78KB
4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将非遗教育更好融入国民教育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
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
自信自强。教育是非遗事业持续开展的智力支持与人才保障,
非遗理念传播、非遗理论与实践研究,以及技艺的当代传承,
离不开国民教育体系。2021 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
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将非遗保护工作“融入国
民教育体系”。教育部全面推进将非遗传承特长纳入国民教
育体系和学校美育工程。2023 年 11 月 6 日,教育部新闻
发 布会宣布:将非遗人才培养摆在国策的重要位置,非遗
人才 的培养始终是非遗保护传承的重中之重。在建设社会
主义文 化强国的征程中,更加需要提升与促进非物质文化遗
产事业, 在联合国教科文公约框架下,以中国优秀的传统文
化作为资 源与动力,参与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人类共
同的美好未
来贡献中国力量与中国智慧。
国民教育体系是国家面向全体公民提供的不同层次、不
同形态、不同类型的教育服务系统。将非遗教育融入国民教
育体系,意味着各个层级、各个类别的国民教育都需要纳入
非遗教育内容,非遗教育成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依
据两办《意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贯穿国民教育始终,
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出版非物质文化
遗产通识教育读本”,提出了贯穿始终的总体目标,同时强
调 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和通识读本, 作为推进非遗教育的
三大
关键措施。
学校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主干, 非遗教育作为当代民
族文化价值观、认同感与文化创造力培育的重要方式, 要
真 正发挥教育作用就必须进学校、进课堂、进教材。“三
进”要 从幼儿园开始,幼教是儿童成长的助推器,“教子婴
孩”“三 岁看老”不仅是中国古训, 也符合现代早教的教
学理念。儿 童是白纸, 儿童的德育美育异常重要, 我们在
儿童对外界产 生兴趣时用非遗的美好事物与德行去影响、
培育孩童, 会形 成他们美好纯正的人生底色。这时的非遗
教育要根据儿童发 育成长特点, 以直观感性、好吃好看好
玩的非遗产品引导儿 童对非遗的认知, 并对祖国的优秀传
统文化产生感情。到了 小学阶段, 在直观感受非遗的同时,
在小学课内外教学可选 择非遗中的故事、神话与歌谣, 通
过启发讨论, 让同学明白 事理与做人道理, 获得伦理教育。
小学还是学生特别具有模 仿力的阶段, 我们可以通过非遗
节会礼仪活动, 培养小学生
初级文化传习能力。
《意见》进一步指出:“在中小学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特
色课程,鼓励建设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特色 中
小学传承基地”,这是对中小学非遗课程教育的明确规定,同
时鼓励依托国家级非遗项目在中小学建设传承基地, 在学校
空间内实现非遗活态传承, 让青少年与非遗有日常亲密接触。
这是非遗在校园, 而不是活动性地进校园,二者影响效果会
摘要:
展开>>
收起<<
将非遗教育更好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教育是非遗事业持续开展的智力支持与人才保障,非遗理念传播、非遗理论与实践研究,以及技艺的当代传承,离不开国民教育体系。2021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将非遗保护工作“融入国民教育体系”。教育部全面推进将非遗传承特长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学校美育工程。2023年11月6日,教育部新闻发布会宣布:将非遗人才培养摆在国策的重要位置,非遗人才的培养始终是非遗保护传承的重中之重。在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