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材料用典】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VIP专免
2024-01-04 999+ 11.74KB 1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例文】“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能不能在认识上递进一层、思考上
深入一步,实现从发现问题向洞悉问题的飞跃,影响着解决问题的方向路径和成效。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学会从个性中寻找共性,从现象中发现
规律,仰赖于完善的知识结构、敏锐的思维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人民日报《抓
落实关键要解决问题》)
【典故】出自春秋孔子《论语·第七章·述而篇》,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
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释义】意思是,不到努力想弄明白却不得明白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
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教给他一个方面,他却不
能以此来说明另外三个方面,就不要用同一种方法重复教他了。比喻不善于学习,不
能够由此及彼。
【赏析】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一直是人类进行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古
人云“道生万物”,而万物中皆有道理,问题中自有真谛。不过,它们不会自发地呈
现出来,只有经过冷静地观察、理性地分析,才能从蛛丝马迹中洞见本质。问题是时
代的呼声,但问题也是推动时代进步的契机,因为问题中往往蕴藏着前进的密码。树
立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往往能从问题中发现美好的未来。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
通。”这也就是说,只有下一番苦功夫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深思熟虑的考量后,才
能透过表象看到“一”的本质、从细微之处预判“三”的发展趋势。对于领导
说,善于从问题中发现未来,是理能力的现,也是一重要的学问。人在
。”进入时代,各级党员干部承担急难险淬炼过人的
矛盾问题中担当,在处杂情况涵养过细的精,努力
造成疾风劲草烈火、善做事谋事干事本领、
化担当涵养民情怀,不断提高驾驭职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用法】用于党校班讲话大会讲话学习能力,教
党员干部理论联系好学,在学中中学,增强能力、提升本领。
摘要:

【例文】“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能不能在认识上递进一层、思考上深入一步,实现从发现问题向洞悉问题的飞跃,影响着解决问题的方向路径和成效。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学会从个性中寻找共性,从现象中发现规律,仰赖于完善的知识结构、敏锐的思维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人民日报《抓落实关键要解决问题》)【典故】出自春秋孔子《论语·第七章·述而篇》,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释义】意思是,不到努力想弄明白却不得明白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教给他一个方面,他却不能以此来说明另外三个方面,就不要用同一...

展开>> 收起<<
【写材料用典】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docx

共1页,预览1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 1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