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锐平:在成都市新经济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VIP专免
2024-06-03
999+
29.21KB
20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公文写作之家,体制人加油站
在成都市新经济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范锐平
2017 年11 月9日
新经济是世界各国竞相发展的热点,也是理论界关注研
究的焦点。我们必须树立全球视野,观照世界新经济发展理
论与实践,尊重规律、研判趋势、抢抓机遇,努力走出一条
具有成都特色的新经济发展之路。
(一)准确把握全球新经济的发展大势。
自1996 年美国《商业周刊》首提“新经济”以来,新经
济迅速席卷全球,不断重塑世界经济结构、改写国家竞争格
局。
从全球看,形成了以美国、德国、以色列、新加坡、中
国等为主的新经济策源地和新经济活跃区。美国以“原创产
业”为主推进新经济发展,德国以“智能制造”为主推动新
经济发展,以色列以“创新创业”为主推动新经济发展,新
加坡以“政府主导”为主推动新经济发展。从国内看,近年
来新经济进入了迅猛发展阶段,已形成以北上深杭等城市为
引领、部分区域中心城市竞相追赶的新经济发展格局。北京
以创业为引领发展新经济,上海以“四新”为引领发展新经
济,深圳以电子信息产业为引领发展新经济,杭州以“互联
网+”为引领发展新经济。
伴随新经济发展实践不断深化,先后形成了四种主流新
经济理论范式:主张科技和知识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的
“新经济增长理论”;主张新经济形态的出现使得经济本身的
波动性越来越平缓的“新经济周期理论”;主张随着新经济发
展更多的陈旧经济准则行将失效的“新经济增长源泉论”;主
张用新动能带动新经济引领新常态的“S曲线理论”。
综合分析以上实践和理论可以看出,新经济不仅仅是一
种经济现象,也不完全是一种技术现象,而是一种由技术到
经济的演进范式、虚拟经济到实体经济的生成连接、资本与
技术深度粘合、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相互作用的经济形态。
具有四个明显特征:一是聚合共享。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和
普及,海量分散的各类资源通过网络聚合起来,促进信息流、
资金流、物流、人流重新聚合和供需双方高效配置,打破了
工业社会崇尚资源与财富占有的理念,更加注重最佳体验与
物尽其用。二是跨界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颠覆
了产业组织方式和企业商业模式,推动价值链上下游的分工
转变为价值网络上的交互与协同、产业内部的精耕细作转变
为跨界的组合式创新,以技术应用、模式创新为内核的跨界
融合成为显著特征。三是快速迭代。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
变革带来颠覆式技术创新,互联网思维、技术、产品、模式
等变革升级时间远远短于传播普及时间,快速迭代倒逼我们
要更加专精、更加开放、更加主动高效适应,否则就顾此失
彼、被动应对。四是高速增长。技术创新推动新技术、新产
品、新业态、新模式爆发式井喷,促进新经济以指数型增长。
企业不再是缓慢由小及大,而是跃迁式快速成长,在独角兽
群体中 3-5 年就会成长出一个引领世界的企业。
(二)准确把握成都新经济的发展态势。成都新经济发
展大致经历了三个明显阶段:2003 年新经济开始萌芽,以电
子信息产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始布局,电子信息技术逐
渐向各行各业广泛渗透;2010 年新经济开始起步,随着新一
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展壮大,新技术、新产业不断涌现;2015 年新经济开始蓄
势,人才引进、创新创业共同作用于电子信息、生物医药、
金融商务、文化创意等领域,一批“双创”种子和初创高科
技企业迅速成长,新经济蓄势待发。
目前,成都新经济总量指数、发展指数、竞争力分别在
全国城市中排名第四、第六和第七位,大数据、云计算、数
字金融等新经济代表行业在全国城市位居前列,具有坚实的
发展基础和较大的发展潜力。一是以科技创新、集成创新为
核心的新技术取得突破。科技创新从单一创新转向技术维度
集成创新,核动力、生物医药等领域多项技术处于国际先进
水平,科技与经济深度融通。2016 年,全市拥有各类研发机
构965 家,科技进步贡献率约 63.4%,发明专利申请量近两年
平均增长 33.7%。二是以科技型企业、潜在独角兽企业、风
投机构为主角的新组织异军突起。伴随“双创”热潮,从孵
化器到众创空间,再到创新生态营造,各类新兴市场主体裂
变增长。近两年,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共 58.4 万户,年
均增速达34.1%。其中,科技企业24396 家,潜在独角兽企
业31 家。三是以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
标签: #经济发展
摘要:
展开>>
收起<<
——公文写作之家,体制人加油站在成都市新经济发展大会上的讲话范锐平2017年11月9日新经济是世界各国竞相发展的热点,也是理论界关注研究的焦点。我们必须树立全球视野,观照世界新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践,尊重规律、研判趋势、抢抓机遇,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成都特色的新经济发展之路。(一)准确把握全球新经济的发展大势。自1996年美国《商业周刊》首提“新经济”以来,新经济迅速席卷全球,不断重塑世界经济结构、改写国家竞争格局。从全球看,形成了以美国、德国、以色列、新加坡、中国等为主的新经济策源地和新经济活跃区。美国以“原创产业”为主推进新经济发展,德国以“智能制造”为主推动新经济发展,以色列以“创新创业”为主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