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篇二十大报告宣讲党课讲稿材料汇编
VIP专免
2024-05-20
999+
31.15KB
16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二十大报告宣讲党课讲稿材料汇编(13 篇)
目录
1.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 2
2.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路径 6
3.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 8
4.坚持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11
5.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14
6.实体经济作为发展经济着力点是实现制造强国的路径保障 17
7.立足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区域发展观 20
8.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22
9.坚持就业优先推进平等就业 2510.通过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28
11.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31
12.逐步完善分配制度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35
13.优化环境治理,建设中国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38
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
国式的现代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
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也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中国式现代化有着鲜明的时
代特征与中国特色:
第一,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人口规模巨大是中国式现代化的
基本特征。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人口规模巨大,是中国的客观实际和基本国情,又
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其他国家的现代化无可比拟的。人口规模巨大既是创
造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巨大优势,也是创造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大难题。中国已经
取得了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基本实现了人类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
进程。中国 14 亿人口要整体迈入现代化,其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将彻
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是对西方式现代化的历史性超越,而
且在人类发展史上也将是空前的,必然会产生广泛的世界性影响,对人类进步事业作
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
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邓小平同志曾多次提出,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从20 世纪80 年代以来,我们遵循这一发展原则,
实现了一部分地区富裕起来、一部分人富裕起来的构想。我们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
发展,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到
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新历史阶段。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既要做大蛋
糕,又要分好蛋糕,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我们坚决防止两极分化,自觉主
动地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和收入差距问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断增强广大人
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使全体人民共享现代化的成果。
第三,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
明协调,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特征。中国人民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
秀传统文化,我们继承了物质与精神文明协调的文化基因。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五位一体”
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我们坚持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精神,传承弘
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好红色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丰富人民精神文
化生活,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努力在现代化进程中协调实现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
发展。
第四,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
现代化的重要追求,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我们尊重自然、顺
应自然、保护自然,以生态文明建设来实现的“绿色现代化”道路,极大地丰富了现
代化内涵,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
山银山”理念,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倡
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我们坚
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我们坚持走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绿色低碳的新型发展道路;我们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
文明发展道路。我们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积极应对
全球气候变化,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积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为全人类作出积极
贡献,展现我国负责任大国形象。
第五,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
路的现代化,是与世界文明共同进步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强调同世界各国互利共
赢,努力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我们始终把和平共处、互利共赢作为处理国际
关系的基本准则,坚持多边主义,反对霸权主义、单边主义,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
共同体,不仅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贡献了中国方案,而且也掷地有声地向
全世界表明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立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中国千年
来和平发展的文化记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坚持共商共建
共享,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拓展了新的路径,为构建人类
命运共同体搭建了广阔的平台。
因此,中国式现代化是基于中国国情、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式”的道路,在政治
上体现为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在经济上体现为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走共同富裕
道路,在文化上体现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社会上体现为坚持公平正义,推动社会
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在生态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国际上坚持走和平发
展道路。
[老船长微#信:&^guk8%09@]
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路径
[老船&长微信:gu^k%80@9*]
发展问题是贯穿我国改革开放历程的一条主线。经过几十年发展,自 2010 年起我
国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3 年至 2021 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
38.6%,超过七国集团(G7)国家贡献率的总和,中国已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第
一动力。长期的历史经验教训让我们明白了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同时我们党对以为
什么要发展、发展为了谁以及如何发展为逻辑结构的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提出
了科学发展观,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新发展理念,十九大则明确提出我国经
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刚刚召开的二十大对高质量发展在新历史
方位中的定位作了进一步界定,使高质量发展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的定位又具有了时代
的高度。
在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
“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
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同时专门用一个部分阐述“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并指出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这个逻辑表明,高质量
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民族复兴进而完成我党历史使命的必由之路。
高质量发展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内在有机联系可以从三个维度来看。一
方面,从强国的世界性看,是否强国必须在全球范围的比较中去判断,且必须具备强
国的基本特质。当今世界强国的一个普遍特质就是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中国只有
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才能成为一个和平崛起的强国。另一方面,从强国的时代性看,
这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动态演进过程,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历史表明,现代化的一个
内在规定就是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当今时代以及时代的未来更是如此。中国要建设
现代化强国,只能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再一方面,从强国的制度性看,任一国家都有
其基本社会制度,中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这就逻辑规定了我们建设的现代化强
国必须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强国。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强国是为了实现人
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
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在这个矛盾中,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矛
盾的主要方面,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归根到底就是发展质量还不高的问题。随着主要
矛盾的转化,解决矛盾的方式和路径必须随之转变,这个转变的根本指向就是实现高
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就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
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
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
2022 年10 月16 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
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
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报告明确提出“把实施扩
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下面我简单谈谈我对中央这一
最新提法的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理解。
一、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的重要理论价值
摘要:
展开>>
收起<<
二十大报告宣讲党课讲稿材料汇编(13篇)目录1.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22.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路径63.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84.坚持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115.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146.实体经济作为发展经济着力点是实现制造强国的路径保障177.立足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区域发展观208.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229.坚持就业优先推进平等就业2510.通过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2811.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3112.逐步完善分配制度扎实推进共同富裕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