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十四五”时期积极应对我国粮食安全思考与对策研究
VIP专免
2024-05-13
999+
28.49KB
10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2020 年全
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
理”。这一重要论断不仅为我们谋划守住粮食安全底线指明了方向,而且也是
在当前复杂特殊的经济形势下,对粮食安全响鼓重锤。面对复杂多边的粮食贸
易环境,党中央明确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
全观。“十三五”期间,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显著改善我国农业
基础设施,粮食生产质量和效率均明显提升。我国粮食库存充裕,市场稳定,
粮食安全形势持续向好,但粮食安全的基础仍不稳固,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
粮食供求在未来还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国际粮食
市场波动加剧,世界粮食安全形势空前严峻。“十四五”规划是中国两个百年
目标的交汇期,也是中国全面开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征程的首个五年规划,
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和新粮食安全观,深入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加快
构建高层次、高质量、高效率、可持续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对于切实提
高我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我国粮食安全现状
随着时代发展,粮食安全从最初强调数量安全、质量安全已发展到现在
的粮食生态安全[1,2]。中国用全世界约 1/10 的耕地养活约世界总人口的
1/5,这也成为我国农业发展与粮食安全面临的严峻考验。经过不懈努力,中国
实现了由“吃不饱”到“吃得饱”,并且“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在粮食安
全方面取得了的巨大的成就[3]。2020 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 66949 万 t,其中
谷物产量 61674 万 t[4]。
然而,我国粮食和主要农产品的供需将中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结
构性矛盾突出,质量安全存在隐患[5]。在品种结构方面,小麦产需平衡有余,
但专用优质小麦供给不足。2019年我国小麦进口348.76 万 t[6],国内优质
强筋小麦市场需求量为
600 万~800 万 t,缺口约 300 万 t 左右[7]。另外,稻谷产大于需;玉
米产需长期趋紧;大豆 80%依赖进口,2019年我国大豆进口8851.28万t,比
2018年增长 0.5%[6]。
随着逆全球化思潮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新型冠状疫情全球蔓延等
为全球粮食市场贸易风险和不确定性增加[8],中国农产品的贸易逆差近年来
呈增长趋势,2019年贸易逆差高达 700 多亿美元;我国的粮食进口来源相对集
中,一旦发生中美贸易摩擦类似事件,限制我国粮食贸易,将对国内粮食安全
造成巨大冲击[11,12,13]。
2.当前影响粮食安全的主要因素
粮食安全意识薄弱
更多公文素材、写作指导请加微信:gongwentangkf 进微信群,
即可获得海量免费素材,每日更新实时文稿。
目前,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约 470kg,稳定在世界平均水平之上[14]。
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但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粮食安全意识薄弱。
江雪等[15]研究表示国人粮食安全认知度不高,浪费严重。一是“舌尖上的
浪费”,每年国人在餐桌上的食物浪费难以数计。二是粮食危机意识缺乏,城
镇化的发展为人们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但庄稼长势和产量被认为仅是农民的
生计问题。三是轻视粮食生产严重,地方政府为招商引资,将高质量耕地用于
建设用地换取经济增长;农户种粮意愿不高,种粮不如买粮划算,粮食安全意
识薄弱。
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同质化严重
在“十三五”期间,新《种子法》颁布实施、种业“放管服”改革和种
业创新成果的不断积累等,我国审定了各类型品种 1.68 万个,其中水稻和玉
米是审定品种的主体,占 82.0%;绿色优质专用品种占比约 20%,为农业生产
提供了优质种源[16]。然而,同时由于品种审定渠道变宽、试验周期变短、
多种审定标准分类以及引种备案制度实施,导致市场上的品种数量急剧增加,
出现了阶段性“井喷”现象,进而转变了农作物品种供求关系,品种出现了
“掉价”的新现象。
审定品种数量远远没有跟上品种质量,农作物新品种同质化问题突出。
新审定品种在产量、品质、抗性、生育期等方面没有明显差异[17],以种质
资源的局部改良和迎合审定标准为主[18]。目前我国产学研衔接机制不顺畅,
种业公司在品种研发上模仿育种问题严重,缺乏资源创新能力,种质资源的全
面系统鉴定、发掘、创新不足,种质遗传背景狭窄,育种材料雷同,突破性品
种不多,如国内主推的两系杂交稻品种,父本主要源于扬稻 6 号,母本主要来
源 Y58S、广占 63S,玉米种子企业自郑单 958(2000 年审定)和先玉 335(2004
年审定)品种审定至今,没有突破性的新品种,且近期选育主推品种的一些亲
本以
生产应用的骨干品种亲本进行改良而获得为主[19]。
耕地数量质量均有所下降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根基,耕地数量和质量是影响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
非农建设不断侵蚀农业耕地,大量耕地资源被占用;农业经济、产业结构调整,
耕地“非粮化”现象突出,导致耕地面积持续减少,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世
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为我国粮食安全带来极大阻碍。2020 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
1.17亿hm2,粮食播种面积增加70.4万hm2,增长 0.6%,2019年全国粮食
播种面积1.16亿hm2,比2018年减少 97.47 万 hm2,下降0.8%[4,20]。
目前我国耕地总体质量欠佳,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数量少,中、低产田比例
高。截至2019年底,全国耕地质量平均等级为4.76 等。其中,一到三等耕地
面积为 0.42亿hm2,占耕地总面积的31.24%;四至六等为 0.63 亿 hm2,占
46.81%[21]。为追求产量最大化,化肥、农药和地膜的过度使用、耕地过度
开垦、耕作技术不当和复种指数偏高,导致土壤板结、地力衰减,耕地质量严
重下降[22]。尽管已采取耕地占补平衡的措施,但新增耕地以干旱地、盐碱
更多公文素材、写作指导请加微信:gongwentangkf 进微信群,
即可获得海量免费素材,每日更新实时文稿。
地、涝洼地等居多,“占优补劣”现象严重。另外,新补充的耕地需要较长的
熟化时间[23]。
更多公文素材、写作指导请加微信:gongwentangkf 进微信群,
即可获得海量免费素材,每日更新实时文稿。
摘要:
展开>>
收起<<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这一重要论断不仅为我们谋划守住粮食安全底线指明了方向,而且也是在当前复杂特殊的经济形势下,对粮食安全响鼓重锤。面对复杂多边的粮食贸易环境,党中央明确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十三五”期间,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显著改善我国农业基础设施,粮食生产质量和效率均明显提升。我国粮食库存充裕,市场稳定,粮食安全形势持续向好,但粮食安全的基础仍不稳固,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粮食供求在未来还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