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城乡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
VIP专免
2023-12-23
999+
19.1KB
8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为进一步巩固工作成果,转变以往突击式、运动式、集中式、被动式整治模式 ,
建立长效的城乡人居环境治理机制,遏制各类乱象反弹回潮,经区委、区政府研究,
结合当前工作实际,特制订本行动方案。
一、工作思路
围绕巩固和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持续推进城乡综合管理“六个零容忍”和“十
个严管理”工作要求,坚持分区域、分类别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城区环境要突出
问题导向,对环境治理进行“回头看”,找准薄弱环节、管理粗放环节,从治标入手,
完善标准化机制,聚焦落细落小,构建标准化、信息化、系统化的“三个维度”,实
现城区人居环境主动治理、整体治理、系统治理“三个转变”,常态长效管理水平全
面提升,群众满意度获得感明显提高。农村环境要围绕田园综合体、农民异地搬迁以
及扶贫等重点工作,深入贯彻中央、自治区和赤峰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
以创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为抓手,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为目标,以提升村容村
貌为方向,以建立长效运营管理体制机制为保障,以改变农民卫生习惯、提高农民综
合素质为动力,标本兼治,内外兼修,远近兼顾,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为决
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首善之区”打下坚实基础。
二、总体目标
到 2023 年,全面清除既有违建,新增违建实现零增长,既有垃圾全部清除。城
区机械化清扫率达到 85%,生活垃圾初步实现分类收集,餐厨垃圾初步实现循环化利
用,厕所达到“老城区 800 米、新城区 500 米”1个标准,智能停车位达到 2 万个,
立体停车位达到 8000 个,智慧城管平台功能进一步增加,实现对各行业部门信息互
联互通和实时协调指挥,彻底杜绝乱贴乱画、乱堆乱放、乱排垃圾、占道经营、店外
经营、乱牧滥牧、乱焚乱烧、私设市场等现象。农村生活垃圾处置体系达到 90%以上,
全区培育创建 10 个以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农村户用厕所无害化改造全面完
成,厕所粪污处理或资源化利用达到 75%,生活污水治理率明显提高,市容村貌和人
居环境质量显著提升。
三、重点任务
(一)推进城乡垃圾综合治理。
1.开展垃圾堆放点排查整治。结合垃圾堆放点的规模、设施状况、周边环境条
件,重点整治垃圾山、垃圾围村、工业和城镇污染“上山下乡”。所有行政村均设置
垃圾集中收集点。建立垃圾工作台账并实行滚动销号制度,全面完成既有生活垃圾清
运工作,做到村边、路边、水边、田边、树林中无露天堆放垃圾,沟渠无淤泥,无残
垣断壁,无卫生死角。加强建筑垃圾源头管理,建立“公安+交通+城管”闭环管理模
式,发挥联合执法优势,分别采取行政管理或行政处罚措施,实施联合惩戒,彻底消
除建筑垃圾偷排乱排等现象。到 2021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城乡垃圾堆放清理任务。
2.加强城乡垃圾收集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区综合执法局要建立《生活垃圾分类
收集处理制度》,探索推进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日产日清,企事业单位生活垃圾
全面强制分类全覆盖,实施居民区垃圾分类试点。到 2023 年,基本建
成完善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置体系。农村垃圾处理设施要科
学布局,综合考虑村民需求,重点规划建设垃圾屋、垃圾收集箱。鼓励村民自备垃圾
收集容器,确保每 10户配备 1 组可回收利用和不可回收利用分类垃圾桶。全力推行
“户分类、村收集、镇街转运、区处理”的城乡一体化治理模式,负责中转的镇街至
少建设 1 处垃圾转运站,在满足垃圾清运要求的前提下,相邻镇街可共建共享。规划
建设符合环保要求的垃圾处理设施,改造原有简单生活垃圾填埋场。禁止露天焚烧垃
圾。逐步提高运转设施及环卫机具卫生水平,增加压缩式垃圾运输车辆,逐年减少无
密封垃圾运输车辆。到 2023 年 6 月底前,90%以上行政村基本建立生活垃圾收运体系,
无密封垃圾运输车辆减少 50%。
3.建立村庄保洁制度。根据村庄人口规模、作业半径、劳动强度等,全面建立
村庄保洁员队伍,确保每50 户以下的村庄配备 1 名保洁员,50 户以上的村庄按照每
300 人配备 1 名保洁员。同步制定《农村保洁员工作管理制度》、《保洁设施设备定
期检查维护制度》,明确保洁员在设施设备检查、垃圾收集、村庄保洁、资源回收、
宣传监督等方面的职责。涉农镇街要积极引导村委会通过制定环境卫生管理村规民约、
与村民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等方式,明确村民的保洁义务,发动村民清理门前屋
后垃圾、配合开展垃圾分类减量,定期组织村民开展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治理。到 2021
年年底前,农村保洁队伍全面建立(含乡村公路),保洁机制基本完善。
(二)推进城乡生活污水治理。
1.提高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加快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年内完成推进 4 公里
雨污分流建设和排污口改造,结合“海绵城市”理念,完成排水管网 9 公里、3 座雨
水泵站新建改造,将城区汛期强降雨排涝能力缩短1小时。制定《农村地区污水收集
处理方案》,推动污水管网向周边村庄延伸覆盖,污水管网能够覆盖的村庄,接入市
政污水管理集中处理,人口密集、污水生产规模大的涉农镇街,建设污水集中处理厂,
进行集中处理。其他村庄以分散处理为主,与农村改厕结合,通过分户式、联户式的
办法,采用装配式简易处理技术就地处理。
2.建立污水治理长效机制。持续推进河长制,将农村水环境治理纳入河长制管
理,打造河畅、水清、面洁、岸绿的水环境。区农水、镇街、国土、环保、城管部门
要消除河道内乱挖沙、乱搭建、乱倾倒“三乱”违法行为。已划分水源地保护区的农
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
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拆除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筑。未划分水源
地保护区的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井周围保护范围内严禁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
施无关的建设项目。加强节约用水宣传教育,引导村民形成良好用水习惯,促进源头
减量。以房前屋后河塘沟渠为重点实施清淤疏浚,采取综合措施恢复水生态,全面消
除农村黑臭水体。
(三)推进城乡生态治理。
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 于 乡 村 真行战略的实施意见》 ( 赤红 党 发
〔2021〕11 号)的工作要求,完善山水林田系统治理机制。到 2023 年,营造防护林
面积5000 亩,更新改造低产低效林和退化林面积 4000 亩、新增城乡绿化面积3000 亩,
确保区域内现有湿地面积3400 亩总量不变,村庄绿化率达到 30%以上。在采伐限额允
许、有水源保障且仍更换为乔木的前提下,加速小老树更换为既有经济效益又有观赏
效应的开花树种和常绿树种,扶持苗圃、花圃产业。
(四)推进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摘要:
展开>>
收起<<
为进一步巩固工作成果,转变以往突击式、运动式、集中式、被动式整治模式,建立长效的城乡人居环境治理机制,遏制各类乱象反弹回潮,经区委、区政府研究,结合当前工作实际,特制订本行动方案。一、工作思路围绕巩固和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持续推进城乡综合管理“六个零容忍”和“十个严管理”工作要求,坚持分区域、分类别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城区环境要突出问题导向,对环境治理进行“回头看”,找准薄弱环节、管理粗放环节,从治标入手,完善标准化机制,聚焦落细落小,构建标准化、信息化、系统化的“三个维度”,实现城区人居环境主动治理、整体治理、系统治理“三个转变”,常态长效管理水平全面提升,群众满意度获得感明显提高。农村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