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七进”活动行动方案
VIP专免
2024-05-08
999+
26.31KB
9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连队、
进宗教活动场所(以下简称“七进”),是创建工作的主渠道、主阵地,是铸
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和有效抓手。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
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xx 市深化民族团结进步
创建“七进”活动行动方案》(市委统领发〔2022〕x 号)精神,推动省委关
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七进”活动的决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落地落实,制定
如下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
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及中央和省委、市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
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按照人文化、大众化、实体化的总要求,秉持“重在平时、
重在交心、重在行动、重在基层”的理念,坚持城市与农村并重、机关事业单
位与社会各行各业并重,推动“七进”活动与中心工作有机结合、深度融入、
相互促进。着眼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坚持面向基层,加大公共文化服务
场所、重点行业、窗口单位、群团组织、执法部门和“两新”组织的创建力度,
推动“七进”延伸拓展单位达到 8 个、教育基地 1 个。
二、主要任务
(一)充分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铸牢中华
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重大原创性论断,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
作的主线,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到“七进”活动全过程,体现在
各环节、落实到各方面。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深化铸牢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切实增进各民族对中华民族思想上的自觉认同,
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
念。
(二)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在各族群众中深入培育和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精神。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
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增进各族群众对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认同,推
动各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大力倡导现代文明,引导各族群众移
风易俗,在思想观念、精神情趣、生活方式上向现代化迈进。
(三)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加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推
动各民族流动融居。加快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创造各族群众共居
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和迁徙流动的社会条件,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
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加大城市民族工作力度,合理
照顾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帮助解决就业、就医、就学、社保、落户、住房租赁
等方面的问题。
(四)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统筹推进区域内各民
族共同发展,保障发展成果公平惠及各族群众。树立法治思维,把民族事务纳
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高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的能力,加强法制宣
传教育,坚持一视同仁、一断于法,依法妥善处理涉民族因素的案件,保证各
族公民平等享有权利、平等履行义务,确保民族事务治理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更多公文素材、写作指导请加微信:gongwentangkf 进微信群,
即可获得海量免费素材,每日更新实时文稿。
(五)坚决防范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全面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底
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有针对性地做好少数民族代表人士、知识分子形势教
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认清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问题干扰破坏的图谋。维
护民族领域意识形态安全,及时排查调处和防范化解涉及民族因素的风险隐患
和矛盾纠纷,坚决防范民族领域发生“黑天鹅”灰犀牛”事件。
(六)纵深推进“xx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走廊”创建行动。注重全局性、保持
连续性、强化开创性,积极参加河西五市联创共建、互观互检,建立正向激励、
动态管理机制,积极参与“河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走廊”建设,推
动“河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走廊”创建行动纵深开展,持续打造一批特色鲜明、
亮点突出、成效明显的示范典型,争创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三、具体要求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七进”活动,既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
市委、区委关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相关要求,更要从自身职能职责和工
作实际出发,按照“因地制宜、突出重点、体现特色、持续用力”的要求,切
实找准与社会心理的契合点、与民族情感的共鸣点、与群众利益的结合点,深
化内涵、丰富形式、创新方法,不断推动创建工作全面深入持久开展。
(一)进机关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机关”,就是要发挥好各级机关的带头表率作用,
不仅要提高对创建工作的重视程度,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各族干部
心灵深处,更要结合本职工作,把党和国家的各项民族政策真正运用好、落实
好。
1.在带头学习贯彻民族政策上做表率。各级各部门单位要坚持用习近平总
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武装头脑,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
习中心组每年至少安排一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学习。各部门单位把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纳入干部日常学习培训,与中心工作有机结合、深度融
入,与精神文明创建、平安xx 建设等统筹谋划、一体推进,每年研究部署民族
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不少于 2 次。加强与少数民族干部职工的沟通联系,倾听意
见建议,解决问题诉求。积极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各族群众中开展走访慰问活动,
切实解决各族群众在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全面准确贯彻执行好党的民
族政策。
2.健全常态化教育机制。成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办公室,由专人负责
创建工作。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计划,纳入区委
党校(行政学校)主体班次,不断深化各级干部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
文化观、宗教观宣传教育。在机关开展的各类文化活动中充分体现铸牢中华民
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教育各级干部职工树牢“三个离不开”“四个与共”和
“五个认同”的思想。
3.创新宣传教育载体。
更多公文素材、写作指导请加微信:gongwentangkf 进微信群,
即可获得海量免费素材,每日更新实时文稿。
充分发挥机关政务网站、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今日头条等新媒
体平台作用,积极开展理论阐释、政策解读、故事宣讲等工作,大力实施“互
联网+民族团结”宣传活动。设置宣传栏、宣传墙,加强统一多民族国情和民族
团结进步的宣传教育,增强机关干部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依托民
族节庆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过召开座谈会、开展民族团结主题党日、
举办知识竞赛、主题宣讲等形式,鼓励引导各族干部职工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引导干部职工争当民族团结进步的楷模。
进企业
1.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企业党建
及文化建设全过程,组织企业干部职工特别是企业管理人员加强对党的民族理
论、民族政策和民族法规的学习,不断提高认识和处理民族问题的能力。在重
要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组织开展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各类文体活动,增强
创建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营造各族职工相互了解尊重、学习帮助的良好氛
围。搭建宣传平台,通过企业内部宣传栏、宣传墙,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典型等,营造各民族职工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
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良好氛围。
2.积极开展公益活动。把改善民生作为创建工作的有效载体,主动开展捐
资助学、扶危济困等社会公益活动,帮助各族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为实现共同
富裕作出贡献。从解决职工最关心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入手,对生活困难的职工
开展结对帮扶、送温暖等爱心活动。
3.扎实开展联创共建。积极参与“xx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走廊”创建行动,
探索开展跨行业、跨领域的联创共建,搭建相互沟通交流平台,共同维护民族
团结。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企业、示范车间、示范班组创建工作,积极表彰
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和个人。
(三)进社区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社区”,就是要积极推动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
区环境,更好地服务各族群众,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使各族群众交得了
知心朋友,做得了和睦邻居,结得了美满姻缘
1.搭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平台。着力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
践教育活动平台,结合“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等,利
用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中华民族传统节日、重要纪念日等,举办民族团结进
步知识讲座、书画摄影展览、趣味运动会等各族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提
升创建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结合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大力弘扬志愿精
神、积极培育志愿文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增强各族群众维护民族团结的自
觉性和主动性,让创建工作成为维护民族团结和便民、利民、惠民的民心工程。
充分利用景观小品、公益广告、宣传栏、墙体彩绘等,加大民族团结进步宣传
教育,尊重差异、理解包容,让民族团结意识深植于群众心中,创造各族群众
共居共学共事共业共乐的社会条件,打造各民族互嵌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
更多公文素材、写作指导请加微信:gongwentangkf 进微信群,
即可获得海量免费素材,每日更新实时文稿。
摘要:
展开>>
收起<<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连队、进宗教活动场所(以下简称“七进”),是创建工作的主渠道、主阵地,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和有效抓手。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xx市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七进”活动行动方案》(市委统领发〔2022〕x号)精神,推动省委关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七进”活动的决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落地落实,制定如下行动方案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及中央和省委、市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按照人文化、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