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书写同心共筑中国梦新篇章1万字
VIP专免
2024-04-14
999+
26.94KB
29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书写同心共筑中国梦新篇章
前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
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2023 年6月7日至 8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再次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
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
项工作的主线。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
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都要紧紧围
绕、毫不偏离这条主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
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中国历史文化和世界民族发展规律作
出的重大论断,是我们党对民族工作认识的一次历史性飞
跃,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鲜明主线和战略性任务,更是迈
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在多民族国情和多变世
情的复杂背景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已经成为我国
推进国家治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参与全球治理的
现实要求,对于开创新时代民族工作新局面,书写同心共
筑中国梦崭新篇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意蕴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仅要从形式上认可我国领土的
完整性与政权的合法性,更要在实质上形成对中华民
族共同体的理性认知、心理认同、情感依赖、态度肯定、
积极评价,厘清内外之别。对内亲如手足,各族人民按照
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平等享有公民权利,履行公民义务;
对外团结一致,不卑不亢,自觉维护中华民族共同利益,
彰显大国风范。
(一)增强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首先是一种民族认同,它建立在
文化认同之上,也通过文化认同表现出来。习近平总书记
强调,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
同。
千百年来,中国各民族都创造和传承了各自丰富的民
族文化。正因为此,我们说中华文化多元,有色彩、有活
力,是一个绚丽多姿的大花园;也正因为此,各民族之间
要相互学习和交流,多元互鉴互融才能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所以,我们的民族政策始终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每个民
族都为自己的文化而自豪,也都在自觉传承和弘扬自己的
文化。同时,每个民族在强调自我文化认同的同时,应对
本民族文化有理性的认识。不能把一些外来文化,尤其是
明显有害于现代文明和社会稳定的外来文化当作本民族文
化加以认同和推崇。同时要注意分辨哪些是能够代表本民
族的优秀文化,哪些是影响本民族形象和进步的糟粕文化。
中华文化不仅仅是各民族文化的统称,也有着实实在
在的内容,是覆盖中国各民族的共性文化。长期的共同生
活使得中国各民族形成了很多的文化共性或同一性。这些
文化共性或同一性体现在不同历史时期各族人民的共同生
产生活中,体现在共同生活和交流中形成的精神文明和制
度文明中,比如文学、哲学、宗教、史学、音乐、舞蹈、
建筑、军事、医药等。
由于汉族在中国人口中占绝对多数,中华文化呈现出
较多的汉文化色彩是很正常的。但这绝不等于中华文化就
是汉文化。这和中华民族不能等同于汉族是一个道理。一
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对历史文
化特别是先人传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
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
(二)注重民族利益认同和命运认同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包括民族的文化认同,也包括
民族的利益认同和命运认同。与其他多民族大国相比,中
国的各民族之间有着更多的共同利益和一体性联系。不论
原本
摘要:
展开>>
收起<<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书写同心共筑中国梦新篇章前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2023年6月7日至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再次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都要紧紧围绕、毫不偏离这条主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中国历史文化和世界民族发展规律作出的重大论断,是我们党对民族工作认识的一次历史性飞...